Loading...
返回奥永广场首页
样当代

你到过世界尽头吗?

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world's end?

WATER IN SERIES WITH THE WORLD OF ART

用「水」串联世界艺术

00:00:00
样当代艺术空间

参展艺术家分享会 田卫、冯冰伊、汤南南、吴鼎、廖祈羽、潘逸舟

2017年12月30日,六位参展艺术家共同出席分享会,围绕“水与时间”,畅聊各自的创作感悟。

 

田卫:
《道德经》里有一段话: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。意思是说,遍天下的东西没有任何东西能可以替代水,攻克坚强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替代水,所以其无以易之。这就是我在作品当中对“水”的最基础的理解。我们生活在当下,有很多的失望,在这些失望当中,又有很多的希望。我更希望像道德经里讲的,用水的方法,慢慢地非常柔性地改变自己生存的空间和状态。佛教说,人的最基本感受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意。第六,就是意识。第六之外叫末那识,西方心理学称之为潜意识。在末那识后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意识,叫阿赖耶识。无论大家用什么感受或意识,我都希望大家不要用眼睛(视觉)去看我的作品,而是能真正意义上地用心灵与我有一个沟通与碰撞。
 

冯冰伊
我出身在海边城市——宁波,和厦门情结很像。我是用直觉、下意识去创作的这些早期的作品。它没有太多的理论支撑,是个人对于水这个环境的理解,或者是我从小的生活经验而表达出的一种状态。作品是用船作为装置,从上面打下来的投影,映射在船上。它看起来不大清晰,但是选用的影像片段是最常出现在我或者大家的梦境中的意象片段。半透明的船看起来就像收集梦的装置。当你看作品时,会产生联想。这种能量可能会被装置所吸收,也会反射在大家的身上。希望大家是用直觉去欣赏作品,感受水的流动。《同一条河流》是与河流有关的近期的作品。我们把它放置于地上,我们就会生存在同一条河流中。

汤南南叙述摘录:
这次展出的作品与厦门紧密相连。早期在厦门生活将近三十年,2009年移居杭州,我对厦门的印象就绘画成两个很重要的意象:沙滩与大海。在厦门生活工作在沙坡尾,每天都会随手拍一些沙滩上的漂流物。在杭州生活的时间里,我的脑里就形成了一种沙滩,于是就把这些漂流物拼凑成一片巨大的沙滩。这个沙滩最早展示于上海双联展,沙滩面积达68平方米,每个漂流物都有一个故事(请朋友写的)。这个作品没有任何章节,都是自己在搜索寻找的。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隐藏着的结构是与水有关系的,于是产生灵感。特别是在一次太平洋之旅中,观察到了整座海其实就是一座山,于是将山的结构融入其中,创作了这个作品。
 

吴鼎叙述摘录:
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今年一直在做的项目,与内在秩序有关。内在的秩序中的点是我们认知系统里的哲学、宗教、科学三大体系的交集部分,是存在的可以感知却无法言说的秩序感,并以艺术的方式转化出来,具有是诗性化的美感。作品是从时间的切入点去考虑,设置在亮度极高的白盒子里,通过视频、图片、灯箱、文字、图形并置,是一个多维度感知的场域里亲自感知。人们只有在实在一无所知的时候,才有可能去接近它。在空间中慢慢地在空音其中去游走,并伴随着一个声音。这个声音来自于NASA网站的开放音源,它是一个飞行器,在太空里将太空的频率转化成听觉的部分进行的改编。
 

廖祈羽叙述摘录:
我的作品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观察,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处境与关心。随着年代的推移,拍摄的输出方式都在发生改变。这个作品展示了时代的转换,是自己撰写的一个故事的诠释。它会穿梭在拍摄家庭照的场景里,也会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处境。事实上,它描述的是真实的处境与影像之间的差距,具有对照性。作品里提到:我们每天都在看一条河,但它并非每天都相同,而是一个流动的状态,即时间与流水意象的关系。
 
 

潘逸舟叙述摘录:
我的作品是用自己的身体做出的一个行为而成的。自己作为一个思想者,投入海里,开始漂流。在海里睡趟六个小时,经历了潮起潮落,被朋友记录了下来。人是可以阻挡的,但水是无法阻拦的,因为它没有形状。我以社会“人”的角色,不带任何东西,想试图阻挡“水”,这是不可能的,是一个十分矛盾的行为。

历史活动    Past Events

展厅导览

展厅导览 《水·时间寓所》

活动时间: 2017.12.31—2018.31.18

开幕活动

开幕活动 艺术家分享&嘉宾对谈

活动时间: 2018.03.10 14:00-16:00

田卫&汤南南对话

田卫&汤南南对话 “遗忘与追寻”

活动时间: 2017年12月31日16:00

美学工作坊

美学工作坊 廖祈羽:滤镜DIY

活动时间: 2017年12月31日14:30

相关展览
Related Exhibitions